【海中团音·我们的节日】让清明更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窗外,阳光洒在草间,融在那一地的新绿中,远处,几树翠绿,间着几片鹅黄,樱红,淡紫,一排春意盎然的景像。东风吹来了,吹来了春天的芬芳,吹来了杜牧飘了千年的细雨,吹来了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清明,自战国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至今已传承有千年,只不过今年的清明却大为不同
不同者何?今年,为巩固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成果,各地鼓励和提倡网上祭扫、居家祭扫、代祭服务等绿色、文明、简约的新型云祭扫方式,用以代替传统的现场祭扫。
或有人认为,不到现场去亲自祭扫,恐怕有失对先人的尊敬,失去了祭扫的意义。
斯言谬矣,某以为,云祭扫恰恰更能体现祭扫的本质与目的。
祭扫的目的在何?以我看来,是对烈士的感恩与铭记,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那一位位戍边将士为了山河无恙,被敌人活活打死;那一位位白衣天使为了挽救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也正值青春年少,他们也都有父母妻儿,他们是为谁而死,是为我们。我们总是被那些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便是千言万语,又如何得以抒尽我们心中那无限的感激,到得晚我们对他们深深的爱斯。斯人已逝,祭扫,便是我们表达哀思与感恩的方式,一朵白菊,一次鞠躬,都是我们表带感激与爱似的形式。纵然换成了云祭扫,又有何妨,形式变了,心未变。而且,若是我们能够将他们,将那无数英雄都铭记在心,时刻记得,我中华今日之繁荣昌盛乃是无数人用他们的热血换来的,不是更好的对他们的祭祀方式吗。
诚如朱子家训所言“祖宗随远,祭祀不可不诚”。祭祖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将祖先存于心中,这便是朱子家训所谓的诚,而绝非简单的去现场磕头烧纸了之。想起电影邪不压正中的朱潜龙,丧尽天良为非作歹每年确认要装模做样祭祀师父,此等祭祀,即使人在现场,但师父不在心中,祭祀又有何。,而如今,即使换成了云祭扫,若你能将祖先存于心中,与生活中,问心有愧之时,想起列祖列宗,想起家训家规,达到了祭祖的目的,又何必在意其形式呢。
由是观之,现场祭扫决非必须,而云端祭扫乃是必然。
不至死焉知生,一切的昨天都是为了今天和明天,祭祖,乃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好好生活。当前疫情随已得到控制,但仍然不能松懈。试想,若是因为人员聚集引发疫情传染,其行为岂不是又被祭祀的目的的吗,而云祭扫使人们既能缅怀先烈,又能保证自身的安全,真正的体现了机组的目的。
王安石曾说:祖宗不足法。礼仪的形式,应该在内核不变的前提下顺应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清明节,让我们改变传统祭扫方式,将思念寄托在云端,真正的体现清明祭祖的本质与目的,让那清明文化得以发展和创新,使清明更清明。
撰稿:高三19 何旻樽
审核:王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