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一席《红楼梦》,润美育于心间——我校举行红学馆开馆仪式
8月15日下午
我校图文信息中心
盛友如云
高朋满座
备受瞩目和期待的
海安中学红学馆
正式开馆
该馆占地面积
300多平方米
拥有红学书籍
2000多册
将成为全校师生
感受文化质感
窥见盎然诗意
的精神之境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兴无,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江苏文学院院长董晓,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博物馆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史梅,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浩,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钱祥升,海安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林,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华志刚,市文联驻会副主席吴丹,海安籍红学研究专家于雷,北京思源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尊涵家居有限公司、浙江富阳华宝斋古籍书社南通分社负责人,我校全体班子成员,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今年新录取南大文学院的学生代表出席开馆仪式。开馆仪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裕华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吕建致欢迎辞。吕校长向前来参加开馆仪式的领导、嘉宾表示感谢,并回顾了我校从学生到教师,从社团到课堂,红楼文化在海中校园里,逐渐孕育成一条既厚重深远,又新鲜勃发的红学文脉的灵动实践。吕校长表示,我校将依托红学馆让学生在品读研习中沉淀学识,荡涤心扉,勇攀美育高峰;在实践创造中传承文化,守正创新,永葆民族活力。并向海安市委、市政府及南京大学对我校的大力支持,向苗怀明教授、于雷老先生、王其银先生、唐君伟先生的慷慨捐赠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校红学社指导老师、省红学会会员丁雪云老师在发言中表示,古朴大气的红学馆承载着中国古典文化中最绚丽的色彩,正是一代代海中人的热爱与坚守、传承与创新,红楼文化在海中校园才能繁花似锦、天心月圆。红学馆定会成为海中学子文化信仰的圣殿,民族的记忆、文化的认同必将随着翰墨书香融入青春、融入芳华。
红学社社员、高二7班曹竞文同学表示,古色古香的红学馆让海中学子们在青春的勃发中获得心灵必须的宁静,从宁静出发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缤纷。海中学子们将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之路上不断前进,用创新的思维开拓出更为宽广的人生之路。
苗怀明会长代表省红楼梦学会向我校红学馆的开馆表示热烈的祝贺,苗会长介绍了《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红楼梦》的极力推崇,苗会长认为,海安中学多年来以《红楼梦》为切入口,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传承与普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卓著的成效,红学馆的建成开馆必将使得海安中学成为全国《红楼梦》教学的重镇,为全国普通高中《红楼梦》的学习和阅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随后,举行我校红学馆捐赠证书及红学馆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书颁发仪式,吕建校长向苗怀明会长、于雷先生、王其银先生、唐君伟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将珍贵的个人藏书藏品捐赠给红学馆。卢林常委向徐兴无院长、董晓院长、苗怀明会长、史梅馆长、李浩主任、钱祥升副处长、王其银先生、于雷先生颁发了红学馆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书。
徐兴无院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徐院长慨叹海安中学在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的系统探索不断刷新自己对普通高中的认识,海安中学的实践对高校如何培养拔尖优秀人才有很大的启发,相信两校一定会成为“双高”合作育人的典范。徐院长还以“真情至性”为关键词对《红楼梦》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徐院长强调《红楼梦》所渗透的“真情至性”是中国文化最高的审美、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理念和最高的道德,希望海中依托红学馆的建设对《红楼梦》进行超越一般文学性意义上的研究,让万千学子从红学馆所延伸出的深度探索中认识人性的可贵,以人性作为最后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董晓、李浩、卢林、吕建一起为红学馆揭牌
开馆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老师合影留念。随后,红学馆建设专家委员会就后续的《红楼梦》整本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课程及学生社团活动进行了深入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红学馆建成开馆,是我校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要求,以学习空间的再造,推进五育融合,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海安中学红学馆也许在研究《红楼梦》的璀璨群星前,只是一盏小小的灯火,但它却包含着“琅嬛福地,江海人文”的深远意境,它恰如芥子之灯,让中华文化在学子手中薪火相传。让我们以学生为红学馆创作的一首小诗作为结尾:
像一只飞鸟
轻轻地
穿过层层叠叠的芳华
千百年的光阴,从耳边呼啸而过
轻轻地
落在那深邃的绿上
溅开,大朵大朵艳丽的红
在秋天的夜晚
飘散在松涛中
融化于月光里
与万物
共生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