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学 繁花日盛——海安中学举行文学馆、文学课程基地揭牌仪式
文学浸润心灵 写作赋能成长
2024年1月19日
海安中学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载体
“文学馆”“文学课程基地”
正式揭牌
海安中学文学馆
由省文联、省作协和海安中学合作共建而成
位于图文信息中心五楼
占地面积1600平米
是基于海安籍作家创作成果的
特色文学课程基地
是海中“春晖”文学社
集文学欣赏、研究和创作于一体的
重要活动空间
文学馆内设五大专区
有声播放区、创作展示区、学术研讨区、
作品剧本杀活动区、丁捷心画馆
多形式呈现海安籍作家及我校师生的
文学创作成果
必将有力增强海中学子的
语文学习和实践能力
提升一代代海中学子的
文学综合素养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刘 琼,《新华文摘》编审陈汉萍,《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主编王国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小说评论》主编杨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文学报》原社长、主编陈歆耕,上海市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委员、组织处党支部书记苏虹,原江苏交通控股集团公司高级专务、中国作协会员成秀虎,南通市作协主席储成剑,中共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顾黎峰,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侯艳秋,海迅集团董事长、中国作协会员、南通市作协副主席仲跻和,原海安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蒋琏,海安中学全体班子成员,部分师生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海安中学副校长周峰主持。
海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董裕华致欢迎辞。董校长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专家对文学馆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董校长表示,以青墩文化为代表的海安文化通过海安作家的笔得到了全面而生动的展现。当代中国文坛,从海安就走出了吴义勤、夏坚勇、陈歆耕、小海、丁捷、汪政、何平、罗望子、刘旭东、徐循华、鲁羊、苏虹等著名作家,这当中不少都是海中优秀校友,海安中学是文学之乡中最为丰饶的沃土。海安中学文学馆的建成,得益于海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充分体现了海安市委市政府对文学的敬重,对文化的推崇。文学馆的建成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作协、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作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丁捷主席捐出了自己珍藏的精品图书和名家艺术品,建成了捷励馆作为文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作协汪政主席为我们题写了馆名。海安中学文学馆与一楼红学馆遥相呼应,是海安和海中文学人智慧的体现,必将让一代代海中学子发现并感受生命里那份温暖,思想中的那份崇高,带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深情回忆了海安中学文学馆建设的历程,文学馆建设方案由海中文学界校友们精心创意并几经修改,终于由蓝图变成了现实。文学馆和文学课程基地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互动研学的场所,是落实新课标精神、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生动示范,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转变语文学习方式的实在抓手,文学馆、文学课程基地的建成开放,对于培养后备人才、提升师资力量、构建海中文学教育力量、打造以海中为核心的教育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向海安中学文学馆和文学课程基地的建成揭牌表示祝贺。他说,海安中学作为基础教育届的一颗明珠,这样的文学精神家园在全国中学中都是罕见的,也超越了很多大学。21世纪最重要的是让人得到充分发展,教育承担的使命就是培养健康的人,使他们具有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文学的无用即大用,可以滋养人的精神和人格,帮助我们理解人生和世界。希望老师同学们成为好读者,海中成为文学阅读中学,也希望老师同学们成为写作者。他相信作为未来作家的摇篮学校,海安中学的文学馆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并作出更大贡献。
吴义勤、阎晶明、汪政、顾黎峰、侯艳秋、吕建、董裕华共同为海安中学文学馆、海安中学文学课程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专家参观了海安中学图书馆、东寺大殿等馆室,勉励全校师生以文学馆开馆为新的起点,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程中奋发努力,为海安文学之乡培养一代接一代的有生力量。